top-adv

[文科]2013-2014士兵高中语文真题节选

2022-07-14 发布 来源:士兵军考 作者:[db:作者]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加点字的读音,错误最多的是()。
A.湖泊bō 供给gěi 慰藉jì 量体裁衣liáng
B.膝盖xī 脂肪zhī 掣肘zhì 循规蹈矩jǔ
C.荷枪hè 惬意qiè 畜牧chù 里应外合yīng

D.麻痹pí 炽热zhì 屏弃bǐng 敷衍塞责sāi


2.有错别字的是()。
A.旋涡 头昏脑胀 负隅顽抗 警钟长鸣
B.赢弱 莫名其妙 出身行伍 并行不悖
C.眩目 世外桃源 坐镇指挥 一泻千里

D.蛰伏 自鸣得意 祛除风寒 无稽之谈


3.依次填人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①他入伍八年, 两次荣立三等功。②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我们 了几种预案。
③那次火山 ,吞噬了大片的土地。④ 严格管理, 能杜绝事故。
A.其间 制定 爆发 只要/就
B.期间 制订 暴发 只有/才
C.期间 制定 暴发 只要/就

D.其间 制订 爆发 只有/才


4.没有语病的是()。
A.40多岁的人,竞如孩童般摆弄餐桌上插着的小旗,并会心地发出笑声。
B.基层敢不敢提意见、指问题,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上级领导机关的态度。
C.兔子既没有利爪、獠牙,又没有坚甲、厚皮和伪装,为了生存,只好多挖洞、多做窝,从而逃避敌人。

D.罗林曾三次抢救过落水的两名儿童和一位老大爷,他的高尚品德受到群众的热情赞扬。


5.标点符号的使用,有错误的是()。
A.蒋氏自北伐以后,声名鹊起,你也称蒋介石,他也称蒋介石,喊的人多了,便以字行世——把他的字当作名来用了。
B.大火渐渐被扑灭了,但一片片油污出现在遇险船的周围……。清污船迅速赶来, 并施放围栏以控制油污。
C.书价上涨令许多读者难以接受,有些人甚至发出“我们还买得起书吗?”的疑问。

D.艾滋病有三个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日常接触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


二、阅读文章,回答问题。(每小题3分,共9分)

经 常听到这样的议论:社会转型时期,旧的道德规范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新的道德规范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就难免存在道德紊乱的现象。这种议论 似乎是在说,今天一些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的出现是因为道德标准过时了。这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自古及今,道德的一些基本原则并没有发生变化,在社会实 际中客观存在着一条“道德黄金律”。“黄金”是指普遍适应性,即它是基本标准;而“律”就是“戒律”,是人人都应当遵守的普遍准则。谈到做人的道德,涉及到一个人的修养和待人的态度和方式,在这一点上,世界各个民族都有一个大致相近的基本标准,就是要求人们“待人如已”。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这样的基本标准,它的意思与“待人如己”是一样的,说它是“道德黄金律”最早的充满伦理智慧的体现,也并不过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意思就是不要对别人施与你不喜欢的别人以此待你的行为。你只要不把你所厌恶的东西让别人来承受,就达到了道德的基本要求。但是,许多人并没有达到,因为这些人心中没有“他人”的位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私自利。“自利”一词在单独使用时并不是贬义,它只是表示一种行为特点。人人都具有自利的倾向,而且要有自利的能力,才可以生活。但“自私自利”表示的是“自私”,而“自私”则 是一种品德上的缺陷。自私自利就是在任何情况下仅仅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感受、要求和愿望,要求一切都以自己的意愿来体现。自私自利的 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设定对自己有利的标准。所以,有时候有人虽知道不能以己所不欲待人,但还是做了对别人不好的事。反之,一个能够经常站在别人的立场和 角度来思考问题、善于体谅他人的人,他的行为常常会符合“道德黄金律”的基本要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告诉我们不能做什么,还没有提出能做什么和鼓励做什么。孔子又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它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合起来,构成可普遍化的要求,就是要“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讲满足自己的欲求和愿望的时候,也希望并帮助他人实现他们的欲求和愿望。只要你自己所欲求的,哪怕你还没有满足或实现,也希望别人能实现。当然,它和“先人后己”还是不一样的。“先人后己”是很高的道德标准,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道德的基本标准,体现了“道德黄金律”的第二个层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是你不愿自己受到恶待,就不要恶待别人。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希望自己好的同时,也希望他人更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命令人不许做不道德的事情,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希望人要追求高尚,做一个主动帮助别人的人。


1.对“道德黄金律”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道德黄金律”是针对社会转型时期提出的公共道德的基本原则。
B.“道德黄金律”是有普遍适应性的人人都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
C.“道德黄金律”是世界各民族问大致相近的待人态度和方式的标准。

D.“道德黄金律”是孔子最早总结出的有伦理智慧的世界性理论。


2.对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阐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中画线句的意思是:如果别人对待你的行为让你不满意,那么你就不要用这种方式对待别人。
B.“自私自利”是一种品德上的缺陷,“自私自利”者的行为,常常达不到符合“道德黄金律”的行为准则。
C.有些人做不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因为他们以自己的主观意愿为中心,而忽视其他相关者的利益。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被动的,层次比较低,只告诉我们不能做什么,还没有提出能做什么和鼓励做什么。


3.综观全文,对文意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转型时期,仍应要求人们遵守道德的普遍准则,准则的核心是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B.社会转型时期,必须确立并推行中国的“道德黄金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C.孔子“推己及人”的思想和世界各个民族“待人如己”的准则是一致的,这个思想对当代社会道德的规范有积极意义。

D.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研究社会道德规范原则时,应当重视对中国传统道德中有益成分的继承与弘扬。


三、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除第5小题10分外,每小题3分,共22分)
陈禾
《宋史》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捂绅侧目。禾日:“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未拜命,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日:“正言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日:“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日:“留以旌直臣。”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详语。卢航奏禾狂妄,谪信州监酒。遇赦,得自便还里。


初,陈罐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蔡京罪,执诣阙,罐亦就逮。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或谓其失对,禾日:“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遂坐罐党停官。


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王黼新得政,禾日:“安能出黼门下?”力辞,改汝州。辞益坚,曰:“宁饿死。”黼闻而衔之。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上日:“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赠中大夫,谥文介。


1.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指为生事,格不下 格:通“搁”。
B.此途一开,类进者众 类:相似。
C.执诣阙,瑾亦就逮 执:被捆绑。

D.檄禾取证 檄:用文书征召。


2.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B.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妙声绝而复寻
C.愿亟窜之远方//亟扶我寝,我遇鬼,今死矣

D.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留以旌直臣


3.全部表现陈禾刚直不阿的一组是 。
①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②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③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④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⑤辞益坚,日:“宁饿死。” ⑥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禾所奏切中时弊,有先见之明。他看到军备松弛,指出应增加守军、修补城墙,以备不测,后来果然发生了动乱。
B.陈禾尽职尽责,刚直敢言。他升任给事中后,弹劾童贯、黄经臣等玩弄权术;尽管皇帝不爱听,他也要冒死进谏,毫不顾忌谗言和贬官。
C.陈禾不畏强权,坚持正义。针对黄经臣调查蔡京一案,他舍生取义,坚持蔡京有罪,终因被视为陈瓘同党而免官。

D.陈禾为人清高,不同流合污。王黼执掌大权后,陈禾十分鄙视他,不愿与之共事,并一再辞官不就。王黼听到此事后,对陈禾怀恨在心。


5.把下面的短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俱为安思顺牙将,不相能,虽同席不交谈。后子仪代思顺为将,光弼恐见诛,乃跪请日:“死所甘心,但乞贷妻子。”子仪趋堂下,握其手日:“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仆岂敢怀私忿哉!”因涕泣勉以忠义,即荐之为节度使。遂同破贼,无纤毫猜忌。


四、文学名句填空题。(任选5个;超过5个按前5个给分。每空1分,共5分)

1.(),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纷纷暮雪下辕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忧劳可以兴国,() 。(欧阳修《伶官传序》)
5.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6.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五、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共8分)
点绛唇
王禹傅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1.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2.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从“景”与“情”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艺术手法。


六、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共19分)
时光村落里的往事
周国平

人分两种,一种人有往事,另一种人没有往事。


有往事的人爱生命,对时光流逝无比痛惜,因而怀着一种特别的爱意,把自己所经历的一切珍藏在心灵的谷仓里。世上什么不是往事呢?此 刻我所看到、听到、经历到的一切,无不转瞬即逝,成为往事。所以,珍惜往事的人便满怀爱怜地注视一切,注视即将被收割的麦田,正在落叶的树,最后开放的花 朵,大路上边走边衰老的行人。这种对万物的依依惜别之情是爱的至深源泉。由于这爱,一个人才会真正用心在看,在听,在生活。是的,只有珍惜往事的人才真正 在生活。


没有往事的人对时光流逝毫不在乎,这种麻木使他轻慢万物,凡经历的一切都如过眼烟云,随风飘散,什么也留不下。他根本没有想到要留下。他只是貌似在看、在听、在生活罢了,实际上早已是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


珍惜往事的人也一定有一颗温柔爱人的心。当我们的亲人远行或故世之后,我们会不由自主地百般追念他们的好处,悔恨自己的疏忽和过错。然而,事实上,即使尚未生离死别,我们所爱的人何尝不是在时时刻刻离我们而去呢?浩渺宇宙间,任何一个生灵的降生都是偶然的,离去却是必然的;一个生灵与另一个生灵的相遇总是千载一瞬,分别却是万劫不复。


在 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你已经习惯了和你所爱的人的相处,仿佛日子会这样无限延续下去。忽然有一天,你心头一惊,想起时光在飞快流逝,正无可挽回地把你、你所 爱的人以及你们共同拥有的一切带走。于是,你心中升起一股柔情,想要保护你的爱人免遭时光劫掠。你还深切感到,平凡生活中这些最简单的幸福也是多么宝贵, 有着稍纵即逝的惊人的美……


人是怎样获得一个灵魂的?


通过往事。正是被亲切爱抚着的无数往事使灵魂有了深度和广度,造就了一个丰满的灵魂。在这样一个灵魂中,一切往事都继续活着:从前的露珠在继续闪光,某个黑夜里飘来的歌声在继续回荡,曾经醉过的酒在继续芳香,早已死去的亲人在继续对你说话……你透过活着的往事看世界,世界别具魅力。活着的往事——这是灵魂之所以具有孕育力和创造力的秘密所在。在一切往事中,童年占据着最重要的篇章。童年是灵魂生长的源头。我甚至要说,灵魂无非就是一颗成熟了的童心,因为成熟而不会再失去。圣埃克苏佩里创作的童话中的小王子说得好:“使沙漠显得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着一口水井。”我相信,①童年就是人生沙漠中的这样一口水井。始终携带着童年走人生之路的人是幸福的,由于心中藏着永不枯竭的爱的源泉,最荒凉的沙漠也化作了美丽的风景。


“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这 是英国诗人库柏的诗句。我要补充说:在乡村中,时间保持着上帝创造时的形态,它是岁月和光阴;在城市里,时间却被抽象成了日历和数字。在城市里,光阴是停 滞的。城市没有季节,它的春天没有融雪和归来的候鸟,秋天没有落叶和收割的庄稼。只有敏感到时光流逝的人才有往事,可是,城里人整年被各种建筑物包围着, 他对季节变化和岁月交替会有什么敏锐的感觉呢?


何况在现代商业社会中,人们活得愈来愈匆忙,哪里有工夫去注意草木发芽、树叶飘落这种小事!哪里有闲心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灵感受!时间就是金钱,生活被简化为尽快地赚钱和花钱。沉思未免奢侈,回味往事简直是浪费。一个古怪的矛盾:②生活节奏加快了,然而没有生活。天天争分夺秒,岁岁年华虚度,到头来发现一辈子真短。怎么会不短呢?没有值得回忆的往事,一眼就望到了头。


1.在作者看来,珍惜往事的人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2.简析画线句①“童年就是人生沙漠中的这样一口水井”的表达效果。
3.简析画线句②“生活节奏加快了,然而没有生活”的含义。
4.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
   

精选课程

军考图书

军考工具箱